三星堆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新京报   2023-07-28 11:09:07

三星堆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共展陈文物1500余件(套);青铜神坛等三组文物“历时三千年 跨坑重聚首”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新京报记者从三星堆博物馆获悉,去年3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16个月之后正式落成。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目前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占地面积91亩,分为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是原展馆的5倍。


(资料图)

新馆外观集合三星堆原生态形象,三个体量单元朝向遗址区方向,形成博物馆与遗址区之间的空间对话。围绕“古城古国古蜀文化”,内容展陈集聚三星堆文化丰富内涵,系统展示了三星堆考古发掘及最新研究成果。

据三星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馆上新文物堪称博物馆最大亮点。除了青铜神树等于1986年出土的珍贵文物移步新馆,还有近600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其中包括从6座新发现祭祀坑出土的300多件珍品。青铜鸟足神像、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扭头跪坐人像等网红文物也悉数展出。

关注·展陈

分三大部分 共展陈文物1500余件(套)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陈面积22000平方米。基本陈列以“三星堆: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为题,分设“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区,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三星堆遗址的前世今生及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展陈文物1500余件(套)。

第一展区“世纪逐梦”,下设“初识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盛世续华章”三个单元,以三星堆遗址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主线,表现三星堆考古工作者百年逐梦、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彰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时代主题。

第二展区“巍然王都”,下设“蜀土丰饶”“都城营建”“黄金加工”“玉器制作”“青铜冶铸”“王者至尊”“多元共生”七个单元,从文明探源的角度,对三星堆古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手工业技术、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

第三展区“天地人神”,下设“以玉通神”“藏礼于器”“神圣祭坛”“青铜面具”“鸟足神像”“万物有灵”“通天神树”七个单元,以祭祀区出土的精品文物为主要展示对象,集中呈现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重要礼器、主要的祭祀行为、崇拜对象及其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展览通过对古蜀人精神世界及其文化源流的解读,揭示古蜀文明密码,表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与精神根脉。

新馆展览形式设计新颖独到,通过大场域、大场景的构建,强化文物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巨幅展示月亮湾城墙剖面揭层,彰显三星堆王都气象;重组大型陶器、青铜人头像阵列、青铜神树等大型场景,讲述三星堆历史脉络。同时,文物参观体验全面升级,运用世界顶级展柜和展陈灯光,真实还原文物的色彩纹饰,呈现三星堆文物之美。

关注·设计

以“堆列三星 古蜀之眼”为核心理念

为了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陈列展示,三星堆博物馆按照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标准,重点谋划建设了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面向全球征集概念设计方案,共有57家国内外的设计公司及团队报名参与,通过资格预审确定10家设计单位进入设计阶段。博物馆邀请业内顶级专家经过3轮评审,最终从提交的累计23个设计方案中,选定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方案。

根据建设方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选址于博物馆北侧中门区域,占地91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面积万平方米,游客中心面积6600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2层、地下1层。估算总投资亿元。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以“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为核心理念,突出“消隐”“协调”“实用”三大原则。设计延续了老馆经典的螺旋曲线外墙,作为三个堆体外形和空间控制曲线,三个堆体的平面控制线延长相交于一点,平面夹角呈现严谨的几何逻辑,生成独特的形体韵律,三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

新馆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堆体部分采用天然花岗石,两者虚实对比,形成了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屋顶采用了斜坡覆土形态,建筑消隐于环境,呈现“馆园合一”的特色。

“古蜀之眼”的设计灵感源于三星堆文化的眼睛崇拜,造型为双曲面,呈现形式则为两面形似眼睛的巨大玻璃幕墙,正对三星堆遗址发掘区,寓意三星堆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古蜀之眼”容纳“时空螺旋序厅”和“圜流古今剧场”两个空间。

新馆的室内装修采用了极简主义风格,以米色的艺术混凝土墙面、古铜色的金属板、深灰色的地面等简单的配色营造出三星堆独有的艺术氛围。其中的艺术混凝土墙面,灵感来源于三星堆土层的发掘断面,是室内装修的一大特色。馆内各处体现着设计的匠心,例如,供游客休憩的长凳利用了墙面的延展进行布局,黑色木纹肌理的长凳线条优雅、一字排开,与建筑融为一体,极具艺术美学。

揭秘 1

有多少件文物首次亮相?

新馆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其中有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包括三星堆3至8号祭祀坑新出土文物300余件。青铜神坛、鸟足神像、骑兽顶尊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着裙立人像、虎头龙身像等“重器”悉数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出文物中,有三组文物实现了“历时三千年 跨坑重聚首”。

第一组是青铜神坛,主要由8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青铜持鸟立人像,7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拼合而成。

第二组是青铜鸟足神像,由8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神像、青铜持龙立人像、青铜杖形器,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罍、青铜龙形尊盖,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足人像拼合而成。

第三组是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由8号、3号、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青铜骑姿顶尊人像、青铜尊口沿拼合而成。

据了解,这三组文物采用“数字化修复演示”的展陈方式。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结合AI算法,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器物的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复原的仿制品,重现文物神采。

三星堆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星堆博物馆将持续打造一个数实融合、馆园一体、互联互通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突破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展陈方式,扩展展陈内容,增强互动体验,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蜀国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揭秘 2

采用哪些数字科技?

新馆“天地人神”展区采用了数字化修复演示的新展陈方式。数字化修复演示根据修复专家和AI算法对文物的拼对,并利用多媒体演绎实现相关“重器”一比一真实拼合修复全貌及细节解读动画展示。将AI技术、3D打印用于文物修复和展陈,这一全新的展陈方式,兼顾文物保护需求与陈列展示效果,充分体现了三星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成果。

以青铜骑兽顶尊人像为例,其分别由出自2号坑的青铜尊口沿、出自3号坑的青铜骑姿顶尊人像和出自8号坑的青铜神兽组合而成。这些文物经历了3000多年的磨砺,本体脆弱,通高超2米,通过AI技术、3D打印以1:1的文物模型进行展出。这样既能满足文物安全稳定的展出需求,又可让观众一睹文物的奇特与精美。

新馆“世纪逐梦”展区的“方舱考古”展项,采用最新的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将考古方舱还原到展厅里,反映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六个新坑的发掘工作。其使用的播放服务器立足于专业图形工作站,以此打造目前最前沿的视觉艺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三星堆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场景。

“巍然王都”展区的“三星堆遗址沙盘折幕”,采用当下最复杂的投影机矩阵无缝融合技术,配合目前最先进的同步播放系统,实现了近二十个超高清画面同时播放但延时不超过3毫秒的展示效果,实时将数十台投影矩阵的画面相融合,向游客流畅演绎三星堆古城的整体画面。

现场

“三星堆迷”连夜赶到四川广汉

“我想到这儿当考古学家。”小男孩蒲侑承站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展厅里说。这是他第三次来看三星堆文物展品,前两次去的都是老馆,对于新馆里一些初次展出的精美珍品,他充满期待。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不少游客提前一天预约好门票,从全国各地赶来。蒲侑承的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孩子非常喜欢三星堆文化,本打算8月初带他来参观,但前一晚收到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消息得知新馆试运行,就临时改了行程,昨日一早赶到了新馆。

来自广东的陈锐自称“三星堆迷”。到四川广汉前,他正陪着幼儿园刚毕业的女儿在桂林阳朔度假。一听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对外正式试运行了,他当晚就预约订票,带着家人来到三星堆。陈先生的儿子陈柏年是“小三星堆迷”,对展出的青铜神树印象深刻,“那些刻上去的神鸟,刻画得很精细,显得很神秘。”

记者从三星堆博物馆获悉,新建成的游客中心承担购票、安检、入园等一系列基本功能。升级后的智慧票务系统提升了购、验票效率,观众在购票时扫描身份证便可自动填入身份证号码,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也支持团队预约购票。试运行期间暂执行原票价,普通票72元,学生票36元。

此外,游客中心处设置检票通道20个,分为个人通道、团队通道、免票通道等专用通道,让游客可以快速入馆。新馆接待大厅提供人工讲解、导览设备租赁、行李寄存、咨询等服务事项。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蒋鹏峰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