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晚稻种子处理 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
做好晚稻种子消毒和药剂拌种,是预防秧苗期病虫害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对于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减少病株率,提高单产效果明显。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传毒昆虫为白背飞虱,该病一旦发生将给作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在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可达30—50%。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晚稻种子处理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防控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药剂浸种或拌种
1、药剂浸种
(1)“强氯精”浸种法:先将稻种用清水浸泡8-12小时,捞起滤干后浸入85%强氯精500倍液中12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催芽。
(2)咪鲜胺浸种法:将谷种浸泡于25%咪鲜胺乳油2500倍液中12-24小时,捞起后催芽播种。
2、药剂拌种
种子催芽露白后,每公斤稻种(以干种子计重)拌高渗吡虫啉有效成分1克或噻嗪酮有效成分3克,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公斤种子,待药液充分吸收后即可播种。
二、防虫网全程育秧
水稻播种后用40目防虫网或15-20克/㎡的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防止秧苗期传毒媒介传播病毒。
三、抓好栽培管理
在水稻秧苗期,通过追肥,喷施叶面肥、促进秧苗生长旺盛,减轻病害发生。对发病田要及时排水晒田,施用速效肥,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提高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四、抓好稻飞虱的防治工作
采取“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通过治虫达到防病目的。在秧苗插(抛)秧前3-5天施送嫁药保护,插(抛)秧后7天、17天再各施药一次,药剂可使用噻嗪酮、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等,此外联合使用毒氟磷、宁南霉素等防病毒药剂。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