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救人一命放弃登顶珠峰 却登上另一座“高峰”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   2023-05-28 10:50:32

“你坚持住,有我们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定可以活下去”

近日,两名中国登山者范江涛、谢如祥

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

在海拔8450米处

发现一名女性遇险登山者

在尚有体力冲击顶峰

距峰顶不到400米的时候

两人放弃登顶计划,选择救人

“虽然冲顶梦想未能实现

但不后悔

因为救人是比登顶珠峰更重要的事”

范江涛、谢如祥

海拔8450米,登顶还是救人?

范江涛是湖南登山队领队,据他回忆,5月18日晚8点20分左右,他和夏尔巴向导(夏尔巴人是指珠穆朗玛峰本地居民,在攀登过程中,他们可以为攀登者提供支持)攀登到了珠峰海拔8450米的位置,看到有一个人倒在那儿,被锁在绳子上。“那个人右手没有戴手套,手已经发黑了,左手戴了薄抓绒手套,没有看到羽绒手套。整个人在颤抖,向右倒卧缩成了一团,连体服也破损得比较严重。”范江涛发现该登山者身边的夏尔巴向导已不见踪影。

范江涛凑近问道,“你是中国人吗?”见对方毫无反应,他又试着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这名登山者才缓缓地用一句湖南方言说自己姓刘。

经过检查,范江涛发现,这名登山者的氧气已经用完,脸部覆盖了薄冰,手也冻伤了,生命体征微弱。背后的下降器被锁死,整个人被固定在主绳上无法移动。

“当时我的夏尔巴向导开始催我往上登,我犹犹豫豫地往上登了20多米。后来索性直接停在那儿告诉他,我不准备登顶了,我要回去救人。”

范江涛的想法遭到了夏尔巴向导的反对,“他说那个女人已经死了,不用救了,但我已经坚定了救人的决心并开始向下移动。”在范江涛的坚持下,夏尔巴向导同意前往营救。

4个小时,珠峰上的生命接力

范江涛下撤到刘女士身边后,开始给她换氧气,喂她热水、糖、巧克力,给她按摩手脚、做心脏复苏,并帮她解除被锁定的下降器。

刘女士恢复表达能力后,她说当天中午,她就已经没有了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了氧气,手套也丢在了山上,也不知道夏尔巴向导什么时候不见了。

刘女士有了一定体力以后,范江涛和他的夏尔巴向导架着她向下走。下降了100—200米左右,刘女士再次昏迷,倒在路边无法移动。

范江涛和夏尔巴向导带着刘女士下移

范江涛感到有些沮丧,“在那个海拔高度,拿瓶水都会觉得累。当时我和夏尔巴向导体力和资源有限,真的已经搬不动了。”

范江涛只好把她安置到主路绳旁边的石板上,又给了她一些氧气,然后先下去叫人救援。

22点左右,下了30米,范江涛遇到了晚出发的谢如祥和他的夏尔巴向导。

“当时老范一见到我就哭了起来,向我说了他救人时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形。”谢如祥说。

了解情况后,谢如祥加快脚步向上赶。找到刘女士后,谢如祥发现她还有一些微弱的反应,便赶忙拿出自己携带的热水给她喝。“我看她还能喝水,就有希望。”

谢如祥告诉记者,他那时毫不犹豫,当即决定放弃登顶。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拖也要把她拖到营地。“那个人在那里,你不救她,她必然会死。你救她,她就能活。”

谢如祥让他的夏尔巴向导将刘女士背起来,并用绳索固定好位置。看见夏尔巴向导把她背起,谢如祥如释重负。

在和范江涛会合后,谢如祥和范江涛轮流在后方托举,直到次日0点15分,他们才抵达营地。“我回去的路上心里一直忧心忡忡,既想着没能登顶的珠峰,又担心这位女士没法坚持到营地。”谢如祥回忆道。

谢如祥和他的夏尔巴向导

据谢如祥说,刘女士是独自报名攀登珠峰,由于体力透支、补给物不足等原因,在途中遇险。好在有谢如祥和范江涛等人相助,刘女士当天晚上身体已恢复,目前状态良好,已正常工作。“她还要和我们一起吃个饭,感谢我们,我们给她回复先把身体养好,其他的以后再说。”谢如祥说。

“营救最艰难的是决定

要放弃自己多年的梦想”

2021年,范江涛在组织湖南登山队时结识了谢如祥。为了准备此次攀登珠峰,他们经过各项测试和训练,于4月9日从长沙启程,5月15日开启向珠峰峰顶的最后冲刺。

“当听到我要放弃登顶时,我的夏尔巴向导是非常震惊的,反复向我确认。”谢如祥说。

在下降的过程中,想到因救人而放弃登顶,范江涛说他当时的情绪也很激动,“花了这么多钱,用了这么久的时间,吃了这么多的苦,就要全部放弃了,心里还是很难过的。”

范江涛表示,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遇到这种情况,其实可以坦然走过,但他们还是选择施救。“营救最艰难的是决定,要放弃自己多年的梦想。”

虽然没能冲顶,但谢如祥说,挽救了一个生命,这不能相提并论。“对于我而言,登珠峰是个人理想,但这没法和生命相比。”

近日,湖南省体育总会向湖南省登山队发出贺信,祝贺几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也对范江涛和谢如祥两名队员的救人义举给予了高度赞扬。

虽然范江涛和谢如祥

没能如愿登顶珠峰

但是他们的抉择令人佩服

为范江涛和谢如祥点赞!

■媒体评论

他们放弃登顶珠峰

登上了人性的高峰

湖南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领队范江涛、队员谢如祥在海拔8450米处发现一名遇险女性登山者。在尚有体力冲击顶峰的情况下,范江涛与谢如祥放弃了登顶的计划,经过数小时的协同作战,最终成功拯救了这名女性登山者。

在湖南登山队凯旋归来的消息中,这条救人故事闪烁着别样的光。湖南省体育总会在贺信中称赞两位救人者“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高大情怀”,众多网友也为他们点赞。

范江涛和谢如祥的行为之所以感人,在于他们超越了“是登顶还是救人”的两难之问,从人性的立场作出了选择。这实属不易。登顶珠峰是登山者的极致目标,甚至是一生的荣光所系,他们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准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本。在顶峰近在咫尺的情况下放弃梦想,这是可以想见的残酷。

有人说,在海拔8000米以上,无法施以援手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这话的确有道理。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无能为力,只能继续前行,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叙事中,这是常见的情形。5月18日,中国登山者陈某在攀登珠峰时遇难。登山者朱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看到活生生的中国同胞就倒在她身边,对她的冲击特别大。“我跪在那里哭了好久,自己都差点不能下山。”在登顶的过程中,朱霞还失温了两个小时,意识开始模糊,幸好她的夏尔巴(向导)把自己的面罩给了她。由此可见,登顶之途,气候和环境恶劣,人体负重前行艰险异常,体力和氧气能自给已不容易,并非所有人都有救援能力。

但与此同时,登顶的梦想和救人的道义,还是会缠绕一番,形成舆论漩涡。2006年,新西兰无腿壮士马克·英格里斯成功登顶了珠穆朗玛峰,媒体披露,英格里斯在快要抵达峰顶的时候,曾看到一名因为缺氧和寒冷而处于濒死状态的英国登山者,他选择了继续登顶,这名英国登山者最终被活活冻死。此事引发争议。尽管英格里斯辩解说:“在那个高度,我们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住,更不用说拯救别人了,我们真的无法帮助他。”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希拉里依然谴责说,他为那些人“见死不救”一心攀登世界最高峰的行为深感羞耻。

面对这种争议,我们确实难以从技术层面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来统一人们的行动方向。但正因为“不施救”具有某种正当性、合理性,才更显得道义力量的非凡。

事实上,在中国登山者陈某倒下的那天,亦有另两名同行的中国人和蒙古人被救出,被带到安全地带。这也说明,救援意识仍据主流。

延展而论,在登山者面前,实际上有两座高峰要登。一是山的顶峰,二是人性的顶峰。山的顶峰要登,人性的顶峰也要登。当一个登山者上到“最高处”,却留下“见死不救”的遗憾时,这种体验是不完美的。而如果为了救人而搁置登顶计划,虽然心有不甘,但这种经验一定充满了激越的获得感。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传统文化语境中,这种获得感可能并不亚于登顶的狂喜。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未能登顶而返回的两位救人者,并没有“登顶”失败,他们成功地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由于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体恤感染了更多的人,“珠穆朗玛峰情怀”也被打上了一道光环。

值得提醒的是,有报道说,当前,登顶珠峰也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过度商业化。只要钱到位,甚至可以被抬着登顶。然而,登山毕竟是极限运动,对个体的素养考验甚大,绝非人人都可为。近年来多人殒命登山途中的事实说明,登顶喧嚣的背后,可能暗藏着种种危机。拂去山峦令人迷恋的烟云,我们仍然应该建立和保持一种正确的评估机制,使得那些无谓的冒险冲动被理性阻止。  来源:央视新闻、紫牛头条、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潮新闻客户端(作者: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