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妙的文字中,你可游历山川,洞悉世情;你可拜访先贤,采撷智慧;你可上天入地,纵横八荒……与书为伴,乐趣无穷。”关于阅读,彭玲老师总是对孩子们寄予殷殷期许。九年来,彭玲老师每天的晨读一天不落下,每天15分钟的阅读一刻不浪费,累计2.4万分钟的阅读时长,表现的是对教育的一丝不苟,彰显的是对阅读的持之以恒。
师生阅读,书香校园
在成都市红牌楼小学校近30个年头,彭玲一直担任着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也是学校语文学科大组长。
(资料图)
“让每个孩子闪耀自己的光芒,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乐趣,得到阅读的滋养。”在彭玲的心中,用碎片化的时间为孩子们拼凑与书本相处的光阴,徜徉于古诗词的世界,触摸着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感受着他们心脏的跳动,生命的绽放,这便是“阅读”二字的分量。
彭老师这份对阅读的坚持与学校文化建设与倡导理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成都市红牌楼小学校是成都市经典诵读示范校,一直提倡并落实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经典诵读和阅读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大力营造“书香校园”建设,打造开放式的阅读空间,为全体学生开放校园流动书柜,可时时择书而读,阅读氛围浓厚。回想起在学校阅读的点点滴滴,彭玲感触颇深:“每年的诵读节是学校经典阅读的展示盛会,孩子们乐在其中。这也影响了我,促使我选择了晨诵古诗词并坚持至今,有九年的时间了。”
吟诵回荡校园,诗词浸润童心
九年前,一个偶然让新教育的种子深埋进彭玲的心中。“我个人喜欢古诗文,简练的文字,描绘着唯美的画境,蕴含着微妙的情理,隐藏着丰富的阅历,更塑造了各具风采的诗人风貌。但是会适合孩子们吗?”带着内心的疑问,彭玲努力寻找着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彭玲的本意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她开始翻看《语文新课标》,对书中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的古诗词不停研究、琢磨,终于,她整理出了适合不同学段孩子们学习诵读的诗词单,看着那写的满满当当的纸张,她如获至宝,一锤定音!
作为语文老师,彭玲一直有一个理念:要用尽量少的学业负担,让孩子们取得尽量好的学业成绩。所以在诵读之初,《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成了她的最佳选择。渐渐地,她萌发了“把1-9年级要背诵的所有诗词都晨诵积累完”的念头,经过不断筛选、整理、编排,《日日诵》产生了。在日复一日的诵读中,孩子们对诗词的积累与学习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孩子们的瞬间记忆能力大涨,对晨诵诗词的掌握很快。有一次,在当天的晨诵结束时,孩子们一窝蜂地涌入办公室,充满渴望与期待,自豪地对彭玲说:老师,我会背了,背给您听!这对彭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她感慨道:“晨诵不仅达到了提高成绩、扩充知识的效果,孩子们的文学素养乃至修养品性也得到了浸润。这样的收获,已超出了我的预期。”
在经典中品味,在感悟中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彭玲也收获到了许多惊喜。孩子们不光读诗,在大量的诗词熏陶下,他们读而优则写。彭玲阅读着那一句句孩子们作的诗:“他们的笔触可能稚嫩,格式可能不工整,语言可能有瑕疵,但是,当他们愿意执笔书写时,这是诗词在他们生命中的涌动,是诗词与他们生命的共鸣。”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孩子们在书本上写下这句话,诉说着阅读给自己成长带来的收获。在这每天短短15分钟的阅读中,不仅浸润了孩子的心,连家长也被潜移默化:“阅读是愉快的、轻松的,在孩子阅读时,我们会一起交流、分享所见所感,与孩子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品读阅读的真谛。”
在区研课展示上,孩子们的积累、理解、表达、迁移能力,获得了到场老师的高度赞誉。谈到孩子们的成长,彭玲嘴角含笑,眼里有光:“我的孩子们如此优秀卓越,又督促我不断钻研,提高自己专业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具效率,更具吸引力。”教学相长,阅读之花在成长轨迹里绽妍盛放,它的芬芳将萦绕整个人生。
书可化愚,诗能安心。诗书继世长,耕读多理趣。